首页

sm调教国产

时间:2025-05-25 21:09:34 作者: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浏览量:33550

1405年至1433年

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

先后七次奉命出使西洋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

造访了当时亚洲

和非洲东岸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图为2017年昆明郑和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演郑和下西洋场景。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七次远涉重洋

他带来海上丝绸之路最为繁盛的时代

他留下的《郑和航海图》

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直观的呈现……”

你知道吗?

郑和的故乡就在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

(今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办事处和代村)

图为晋宁风光。晋宁区委宣传部 供图

人这一辈子

一定要去一趟位于滇池湖畔的晋宁

看看为何没有海的云南

却在600多年前

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

在离开家乡之前

郑和还不叫郑和

他叫“马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

后来被明朝皇帝朱棣赐姓“郑”

据中新社援引云南省郑和研究会会长高发元考证观点

郑和是“云南第一任省长”

赛典赤·赡思丁的后代

赛典赤·赡思丁的先祖

则是西域普化力国国王所非尔

图为郑和下西洋模型。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从1405年开始

郑和耗时28年“七下西洋”

足迹遍布南亚、东南亚和东非等

一如无界播撒的种子

他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

带往了世界各地

“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

又从世界各国换回来了

珍珠、宝石、香料、珍禽异兽……

图为观众在郑和纪念馆内观看郑和航海线路图。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纵使帆影已远去

郑和到过的很多国家

却保留了诸多以“三保”为名的景点

世世铭记

因为他的到访

“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

而是宝船和友谊”

图为展出的郑和船队模型。刘冉阳 摄

曾有专家认为

郑和的祖先所非尔一行经过大漠

从西向东迁徙而来

而郑和又在300多年后

从东向西扬帆起航

跨越时空的两条路线

正好为“一带一路”画上

“完美的圆圈”

图为郑和公园内的郑和雕像。晋宁区委宣传部 供图

人这一辈子

一定要去一趟郑和的故里

看看为什么这个没有海的地方

航标却是“星辰大海”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国际贸易通道之一

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成都出发

途经云南多地

连接中亚、南亚、西亚,远达欧洲

从蜀身毒道(注:身毒为印度古称)

到茶马古道

云南人的足迹

向远方 向海的那边

图为游客在郑和公园游览。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面向“三亚”(东亚、东南亚、南亚)

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

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到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600多年后的今天

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已从“边缘”变“前沿”

云南人的足迹

向云端 向有风的地方

图为晋宁风光。晋宁区委宣传部 供图

同时,作为伟大的航海家、

外交家、和平使者郑和的故乡

晋宁区持续打造的“郑和文化”已成为

这里闪亮的文旅名片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为郑和公园。晋宁区委宣传部 供图

在晋宁城区的月山上坐落着郑和公园

始建于1958年,原名为月山公园

1978年家乡人民为了纪念郑和

更名为“郑和公园”

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郑和文化主题公园

内有郑和纪念馆、郑和故居、三宝楼、

郑和之父马哈只墓等

图为郑和公园内的郑和雕像。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步入公园,拾级而上

郑和像伫立在台阶之上

左手持剑柄,右手握航海图

饱经风霜的脸庞

端庄威严、气宇轩昂

图为三宝楼。晋宁区委宣传部 供图

登上宝船外形的三宝楼

便站上了郑和公园的最高处

放眼望去

一半城池一半滇池

美景尽收眼底

图为郑和纪念馆。晋宁区委宣传部 供图

郑和纪念馆(晋宁区博物馆)

是郑和公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系统全面地展陈了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丰富史料和重要意义

图为“2019昆明郑和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贺凯 摄

自2006年以来

晋宁把每年7月11日确定为“郑和文化节”

并于2010年起的每年7月

在晋宁举办“昆明郑和文化旅游节”

让“敢为人先、开拓进取、

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郑和精神

在这片沃土赓续相传

同时,晋宁也把“郑和文化”

全面融入城市规划

打造了郑和路、郑和文化广场、

郑和故里亭、郑和主题公交车……

让郑和故里大放异彩

图为2017昆明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当然,晋宁远远不仅是郑和故里

这里还是古滇国的都邑治所

滇文化的发祥地

云南青铜文化的中心

图为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的“滇国相印”封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这里是“滇王之印”

及大量青铜器出土的地方

揭开了在史料上“消失”两千多年的

古滇王国神秘面纱的一角

这里远离大海

却出土了大量的贮贝器

这些数量巨大的海贝

被视为见证了古滇国与中原

乃至世界各国频繁的往来贸易

图为晋宁风光。晋宁区委宣传部 供图

作为曾经的古滇国都邑所在地

这里历史悠久、风情独特

风景优美、生态宜人

一湖滇池水与绵绵青山

让晋宁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中国避暑休闲十佳县”

“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等称号

图为晋宁花卉种植。晋宁区委宣传部 供图

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类型

孕育了闻名遐迩的“高原花都”

打造出了

“晋宁康乃馨”“晋宁绣球”“晋宁玫瑰”

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花卉种植面积6.1万亩

年产鲜切花55亿枝

均稳居全国第一

图为晋宁区昆阳街道海埂村“鲸鱼岛”。晋宁区委宣传部 供图

在滇池的蓝天碧水间

有一只“化身孤岛的鲸鱼”

高原阳光与飞翔的水鸟

让它变得灵动

日落时候的“维纳斯带”

又给予它浪漫的色彩

这座颇具特色的“鲸鱼岛”

是很多游客心中想私藏的

“童话世界”

图为晋宁风光。晋宁区委宣传部 供图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山“海”之间的晋宁

各色美食也在呼唤味蕾

图为晋宁糟鱼。晋宁区委宣传部 供图

这里的“国民美食”糟鱼

凝结着滇池人家对生活的热爱

一条鱼新鲜上岸

历经阳光沐浴、香料SPA和土坛腌制

烹制时已经完成奇妙蜕变

色泽红润、散发糟香

成为一日三餐的质朴温暖

图为晋宁耙猪脚。晋宁区委宣传部 供图

此外还有普照寺卤腐、

花老奶米线、昆阳卤鸭、野生菌……

晋宁美食不胜枚举

若一定要论资排辈

民间又有云:

“三公斤耙猪脚”

或可以位列三甲

(“耙”,西南方言,指食物烹制香酥软烂)

2021年6月

北上南归的亚洲象群

一路行至晋宁而折返

这里也成了“象”往之地

图为北上南归的亚洲象群。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 供图

AI也去了趟晋宁

来看看AI眼中的晋宁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晋宁

在这里一探人类航海史波澜壮阔的诗篇

在这里揭开神秘的古滇王国面纱

在这里享受古朴、纯净的湖畔渔村生活

……

在晋宁

体验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作者:刘丽慧 洪沂 王旌亚

  制图:中新AI实验室

【编辑:田博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三号01组卫星

据美联社报道,以色列称将继续打击真主党,直至黎巴嫩边境数万名“流离失所的以色列人”安全返回家园。真主党誓言将继续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直到加沙地带停火。

内蒙古阿拉善:接羔育幼工作正在进行

唐朝官文书制度对于阗语文书的影响如何是我们更为关心的问题,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敦煌出土的于阗语文书。这件文书共81行,内容是于阗王尉迟输罗在天尊四年(970)正月九日写给沙州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一封信。

广西桂林查获一起案值超200万元特大走私卷烟案件

倡议》旨在推动跨国界和跨学科的数字“化学地球”合作,为全人类提供系统的、持续的全球地球化学科学数据;将地球化学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促进开放科学、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为实现全球范围内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倡议》包括四方面内容: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战略”;推动化学元素全球分布与变化研究;开展全球土壤碳库与碳循环科学研究;促进全球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中国正能量 |“斗拱爷爷”的“空中课堂”

学校是一个传授和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教育是育人的实践活动。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是启明心智。知识的迁徙不是平移复制,学生掌握知识,要自己建构,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建构知识,明晰自己的价值取向,学习要经历思维的推演递进“过程”,在“体会”“体验”中建构起自己的观察和把握世界的知识模型。这就需要教师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引领力,通过所授课程和活动,引领学生体验理性的探索历程,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判断力,掌握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真正担负起启发者、激励者,带动学生成为主动探究者,在AI时代练就教师的胜任力,担负起“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教师不能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性内容的那些“事实”,而应该训练“会思考的大脑”。教师启发的是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寻找资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教学能力要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能力,扎实的学识非常重要,教师是价值观的传递者,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

中国科学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

南京4月17日电 (记者 朱晓颖)17日,长三角液货船船员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南京油运海员培训中心举行。这是全国首个区域性液货船船员技能提升开放式培训基地。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